马姓女孩起名文雅,马姓女孩起名文雅两个字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千古绝唱的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末尾的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更是让”民国第一写手”把自己的原名隐藏,以“恨水”为名。

他就是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张恨水

马姓女孩起名文雅,马姓女孩起名文雅两个字

01、

天赋性选手

1895年农历四月,张恨水出生在江西广信。

家人给他起名芳松,字心远。在张恨水成名之前,他一直以”心远”之名行世。

张恨水出生在一个尚武家庭。祖父身材魁梧,据说年少时便能抡起百斤巨石。其父张钰更是武功过人,因为在营里任职,经常辗转各地。

一开始,张家的生活还算富足,在张恨水6岁的时候,祖父去世,生活的重担就落到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也是这一年,父亲送张恨水进私塾读书,开始接触启蒙读物和四书五经。

又因父亲工作变动,张恨水经常随父辗转多地,而每到一处,他都会寻书来读。

10岁的张恨水就已经对《残唐演义》、《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性的作品产生了兴趣,还把《红楼梦》、《西游记》、《西厢记》《三国演义》等这些民间小说烂熟于心。

在张恨水13岁的时候,为了哄弟弟妹妹们,他就开始自己编故事给弟弟妹妹们讲。

在有了足够多的输入后,输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经历给了张恨水极大的创作空间,也为他日后走上小说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直到14岁,张恨水才开始进入新式学堂,接受系统学习。在数理化天文地理等众多科目中,文学依然是张恨水的最爱。

如果按照张恨水最初的打算,他是要出国留学的,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张恨水17岁时,父亲撒手人寰,一大家子的生计成了问题,而这个重担又落在了长子张恨水身上。

他不得不中断学业,举家搬回了潜山。

张恨水18岁,在堂兄的资助下,再次离家到上海求学。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以“恨水”为名写作投稿,只可惜文笔稚嫩,没能被发表。

又逢二次革命爆发,张恨水无奈再次中断学业,只身回了潜山,也是在这个时候,张恨水和徐大毛结合了。

马姓女孩起名文雅,马姓女孩起名文雅两个字

02、

无奈的选择

张恨水回到家后,母亲为了让儿子收心,就开始张罗他的婚事。

媒婆登门说亲,说的是徐家的大女儿,名叫徐大毛。母亲觉得各方条件也算对等,便应允了。母亲还想在过门之前,看看这个未来的儿媳。

正好赶上徐大毛的村子里搭台唱戏,戴氏就让媒婆悄悄带她去瞧瞧。徐大毛还有个妹妹,当天姐妹俩并排坐在一起看戏。

也不知道是媒婆指错了,还是戴氏看错了,反正新婚之夜,张恨水挑起了盖头,才发现新娘子和母亲口中的女子完全是两回事,不仅长相粗俗,而且身材矮胖。

一气之下,他就跑去南昌求学,后又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了汉口,在一家小报社工作糊口,并开始发表一些新闻评论的稿件,并且给自己起了很多笔名。

再之后,他又进入到一个剧团,负责文字宣传工作。在剧团工作的经历,对他日后创作,尤其描写人物细节起到了很强地支撑作用。

但是剧团业绩不景气,加之他生了一场大病,张恨水再次返回潜山。这段时间,他开始潜心创作小说,虽然写了很多,但是都未能发表,张恨水一度感觉迷茫。

这段时间,他去了上海处理一些家族事情,又在另外的剧团过了一些时日,当他再次归乡,才得知自己的一部文言文小说《未婚妻》将要发表了。

这个消息再次点亮了张恨水心里将要熄灭的文学创作火苗,并开始用“恨水”在文学界闯荡。

可以说这部小说的发表,彻底改变了张恨水的生活轨迹,以至于影响了张恨水一生。

马姓女孩起名文雅,马姓女孩起名文雅两个字

03、

报社生涯

小说发表后不久,张恨水就被介绍到了芜湖的《皖江日报》做编辑,从此结束了他漂泊的生活,开启了30多年的报社生涯。

张恨水在报社工作,除了写一下短评之外,最主要的是他开始在《皖江日报》的副刊上连载他的小说。因为小说太受欢迎,他又应邀给《民国日报》写了两部小说。

1919年是张恨水命运转折的一年。五四运动极大的刺激的张恨水的爱国热情,他辞职典衣北上,想到北大求学。

只是生活所迫,张恨水不得不打几份工来维持自己及一家人的生计。

他白天为《时事新报》写新闻稿,晚上给《益世报》作助理编辑,值夜班。

张恨水还担任着多家外地报纸的驻京记者,为其他报纸写通讯报道,并兼任世界通讯社的总编辑。

张恨水在后来回忆起这段岁月,说道:“天天的新闻稿,要写好几千字。”

这些付出没有白费,张恨水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收入也从最初的40元翻了好几番。

一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完全挤压了张恨水的学习时间,上北大注定成了镜花水月。

张恨水只身一人在北京,原配徐大毛及家人都在老家生活,而且不如意的婚姻并没给张恨水带来快乐,反而是徒增烦恼。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张恨水的生活苍白无趣。

一日,朋友给他介绍了救济院里的女孩子。张恨水一眼便喜欢上了一位马姓女子,只可惜人家心有所属,于是马姑娘就给他介绍了样貌姣好胡招娣。

胡招娣就这样成了张恨水的第二位妻子。他给胡招娣起名胡秋霞,名字源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胡秋霞出生贫困家庭,识字不多,更别说文学功底了。

张恨水就开始有意培养,胡秋霞也深知张恨水的用意。她不但在聪慧,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恨水。

有了胡招娣的照顾,张恨水的创作时间变得充裕,创作灵感都得到释放。他的《春明外史》、《啼笑因缘》、《金粉世家》等遗世名作都是这个时间创作出来的。

名声鹊起,稿费飞涨,张恨水就在大栅栏一带买了一所大宅子,大大小小的院子就有七个,为了方便照顾家人,他把母亲、徐大毛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接到北京生活。

04、

邂逅爱情

随着张恨水名气大增,他的粉丝越来越多。时间来到了1931年。

这一年全国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40多万人口死亡,受灾田地近1.5亩,灾情空前。

北京的新闻界和教育届联合举办了赈灾义演。其中一个节目是《女起解》,由36岁的张恨水饰演崇公道,春明中学16岁的女学生周淑云饰演苏三。

周淑云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不但能唱会跳,而且有文化,有涵养,这些是徐大毛和胡秋霞所不可比拟的,张恨水对周淑云倾心。

只是20岁的年龄差,还是让张恨水犯了难,他犹豫再三还是把一封邀约信加载了书里给周淑云送了过去。

作为张恨水的铁杆粉丝,收到信的周淑云异常激动,自然是不会放过与偶像对坐闲谈的机会。

谁知两个人见面,没几句话,周淑云就做了非张恨水不嫁的决定。

尽管遇见真爱的两个人浓情蜜意,但是家里的胡秋霞可气坏了。

她大骂张恨水没良心,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张恨水无奈只能和周淑云搬离大宅,独自生活。

张恨水这一时期的作品,开始着眼现实,抨击时弊。

他写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也写老百姓水生火热的生活。在抗战期间,张恨水还写了20多部小说作品。

这也是张恨水从言情小说到现实小说的转变。

没有遇到周淑云之前,他把自己渴望的爱情写进书里;遇到周淑云之后,他便在爱情的沐浴中着眼于现实。

张恨水对周淑云的爱情,不知如何表达,他反复吟诵: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于是,他把周淑云的名字改名周南。

马姓女孩起名文雅,马姓女孩起名文雅两个字

1959年,年仅44岁的周南因患乳腺癌去世,张恨水含着悲痛的心情把爱人埋葬,墓碑上写下了所有子女的名字。

这大概就是张恨水对周南名分的一种补偿吧。

他对周南用情至深,不仅写了近百首悼亡诗,还经常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周南的墓地,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张恨水也在7年后,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至此,文坛又一颗星星陨落了。

05

写在最后

张恨水一生写了120多部中长篇小说,3000万字,用一支笔,养活了全家20多口人。

他可以同时连载7部小说。经常是报社的人在门口等着,他一会儿就速写千字,交给对方当天发表。

了解过一些写网文的作者,双开且日更,是非常累人的,不但对体力是一个考验,对脑洞也是考验。张恨水的才华和勤奋,无人出其左右。

除了创作以外,张恨水很少混圈子。朋友们要张罗给他过50大寿时,他婉言谢绝:“我的朋友,不是忙人,就是穷人。对忙朋友,不应该分散他的时间;对穷朋友,不应当分散他的精力。”

张恨水的小说被新文学派痛斥”文丐“、”臭不可闻“,但他从不回应。他曾说过:“不反驳,不说话,并不是我怯懦,也不是我过分容忍……只要书在,书就会说话,它说的话,就是最好的答复!”

是的,作家靠作品说话,张恨水做到了。

用一位读者给张恨水先生写的挽词形容他最恰当不过:“生已留名世上,死亦无憾人间。”

作者:青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qiming.com/2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