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女孩?

周氏家谱文化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和精神财富。俗话说“乱世惜黄金,盛世重古董”,又道“盛世修史”,“水有源,树有根,落叶归根”。随着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纷纷续修宗谱、修缮宗祠。

周氏家谱的功能是:宣扬和践行“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尊祖、敬宗、讲究孝治天下等德化功能。

周氏家谱就是:明辨祖宗世系,记载祖宗的功德,传承后人。一部完整的家谱,记载着周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的内容。通过修谱、建谱来追根溯源,引领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DNA是生命之源,是人类遗传之密码,是世代文明的承载。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周氏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传承影响周氏子孙后代。

周氏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都是周氏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女孩?

周氏家谱从孝悌礼仪、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为民、经邦济世之训,是对后人修身处世,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处事基本原则的告诫。

周氏家谱中的名人传记、创业史记、英烈典范等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及其忠心报国、忧国忧民之高尚情操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之奋斗精神,对后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鞭策。

通过周氏联谱,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珍藏周氏家谱,尊重周氏家谱,尊敬祖先,信仰祖先。

要筛选周氏精华,详细记录,尊重历史,符合逻辑,实事求是,谨慎而为,和谐共议,增进族人团结,以公正务实的态度,科学创新的方法,撰修出一部具有宝贵史料价值的精品周氏谱书。

周氏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故专设家规家训篇:文辞优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读之朗朗上口。止恶扬善,正官风,促廉洁,警世后人。

周氏家谱,是一个周氏家族的生命史,记录周氏家族的历史与光荣。一部周氏家族百科全书,记录着周氏家族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女孩?

新春阖家团圆,大家拍张全家福,或是听长辈们讲一讲周氏家族的故事,为周氏家族文化传承积累一些素材。

古训:

多与高人来往,勤与能人共事,

乐与众人分享,常与亲人相伴。

1.周氏谱名:设计

2周氏.谱序:卷首会有多篇至几十篇序文,是周氏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

3.周氏谱例: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周氏家谱的纂修原则,为修谱时遵循。

4.周氏谱论:先贤周氏的谱说、谱议篇章,是研究周氏谱学的宝贵资料。

5周氏恩荣录:历代朝廷官府对周氏家族的奖励和表彰,赐匾、赐诗赠谕。

6周氏遗像、像赞:周氏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资料像赞。

7周氏.家谱源流,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原委等。

8.周氏族规家法:如家典、家规、家训、家礼、祠规等。

9.周氏记载:周氏宗祠修建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周氏五服图:称服制图。周氏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周氏世系:称为世系图、世系考,记载周氏族员的名讳、排行、字号、生卒等,五世抬头宝塔式,清晰易看易懂。

12.周氏传记:周氏家谱中的传记,寿文、墓志、祭文、史传。主要载录,“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周氏茔记:周氏先人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4周氏迹录:记载与本族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庙寺书院等。

15周氏宦记:记载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履历、科第、功勋、著作学说。

16周氏谱文:收录周氏族员著述,包括殿试文、万言策、诗词等各式文章。

17周氏谱号:周氏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18周氏撰修捐资名录:周氏修谱是族中大事,须动员周氏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后篇:称余庆录。周氏谱后留空白纸数页,待后续,以示绵延不绝。

一部完整的周氏家谱就是一部周氏家族史,周氏家族的文史宝库、百科全书。通过周氏联谱,可以了解到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成员科第、官职、地位、作用和事迹,礼典、家规、家法、家训等。

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女孩?

何为周氏家谱?

所谓刀有刀谱、枪有枪谱、剑有剑谱、棍有棍谱、琴有琴谱、棋有棋谱、书有书谱、画有画谱、家有家谱……

有周氏谱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工作靠谱、学习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周氏家族人财两旺。

有周氏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周氏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

有周氏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贵族乃至帝王将相之家。

没有周氏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

没有周氏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育人先正德,正德先正身;

周氏先祖传孝敬,造福睦乡邻;勤俭持家久,典范泽后人;

忠君爱国家,尊教求生存。

周氏祖功仪范,激励后世,纵然千百年之后,周氏子孙还会纪念周氏家族的列祖列宗。

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化,中国领导人教导华夏儿女发扬、传承中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周氏正能量文化,周氏宗亲应该关注弘扬周氏美德。

周氏说家史、晒家书、明世系、讲家训、谈家规、议家风,建设文明周氏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低碳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族文明新风尚,定能雨润世人、泽被万家。

周 氏 家 训

敦孝悌以树人伦,

笃亲族以树丹青。

训子弟以止恶为,

睦相邻以禁争讼。

苦读书以达理仪,

颂祖德以醒效忠。

勤节俭以财所用,

忍耻辱以持家兴。

尊师长以养品德,

慎交友以防不恭。

忌赌毒以杜耻类,

举信义以扬家声。

周 氏 族 训

祖德昭月,源远流长。

家风淳厚,族规谨强。

周派子孙,裕后前光。

敦亲友邻,世人相帮。

人以群分,友以义才。

正身处世,行止有方。

仕途谨慎,忠烈至上。

礼贤下士,载誉四方。

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八月猪宝宝取名周姓好吗女孩?

周姓源出有五:1.黄帝轩辕氏时的将军周昌的后裔

据《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大将叫周昌,食采于周地;其后裔以食采地为姓。
2.商代太史周任的后裔。
3.自帝喾高辛氏。因周昌与周任的历史资料记载甚少,无世系可考。大多数周姓以周文王为得姓始祖。据《通志》载:“周氏,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弃之后。邰,今武功县南八里。邰之总名曰‘周’,故国号周。”
4.他氏改姓或他族改(赐)姓为周。
5.少数民族中有周姓.云南普洱府威远厅猛班土把总为傣族,姓周;云南潞江驿土驿丞为白族,姓周;贵州贵阳府土司姓周;世居沈阳的满族人也有姓周的;云南基诺族以者音开头的氏族其汉姓为周。此外,台湾土著、瑶、东乡、彝、布朗、白、蒙古、回、土家、保安、黎、壮、羌、朝鲜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姓周的。
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后,建都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故《诗?大雅?文王有声》言:“考卜维王,宅是镐京。”周王室族人大都在陕西省渭河平原这一带生息繁衍。据《鲁世家年表》载:“乙卯周武王十三年封周公于曲阜国曰鲁……”《元圣裔周氏族谱》载:“周氏世系,始祖周文王第四子,武王同父之弟,讳‘周公旦’也,佐武王定天下,肇封于鲁,未就封,留相王室食邑歧周,后相成王位,冢宰建官立政,制礼作乐。薨溢曰文唐追尊公为先圣……” 周公姬旦去世后,其子孙世袭其职,号“周公”。至西周第七代国王周懿王姬囏时(公元前899-公元前892年),周室迁都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周氏族人随之迁居陕西兴平一带。周平王宜臼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为了避犬戎之乱又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据《姓源》载:迁都洛阳后,周平王封其子姬烈为汝坟侯,采食于汝南(今河南上蔡县)。传至近20代到姬邕时,秦灭东周,周氏家族在汝南已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望族,子孙后代以周为姓,人们谓之周家。这一支周姓以“汝南”郡望地,尊姬烈的裔孙周跋扈邕为开基始祖。这一支周姓通常被认为是汉族周姓的主要来源。汝南郡周姓分衍出沛国,陈留、临川、秦山、寻阳、庐江、太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河南、清河、江陵、长安、昭州等共21个郡望。春秋时,周公姬旦的裔孙周公黑肩为左卿士,食邑于洛阳附近。周恒王林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病重,把周公黑肩召到床前嘱托说:“君位要让长子继承,这是礼法制度,但我钟爱我的二儿子克。现在托付你,将来哥哥死后让弟弟继承君位,到时你主持这件事吧。” 周桓王病逝后,由长子姬佗继承王位。周庄王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啊!” 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立即命令捕杀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事变后,周公黑肩的族人以周为姓,藏匿于民间。周赧王延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灭掉东周后,周赧王被废为庶人,迁居惮孤(今汝州市西北,曾隶属洛阳);周赧王族人和后裔以周为姓,时称周家。这一支周氏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曾为关中大姓之一。唐以后,一些族人恢复姬姓,但大多仍保留周姓。他们以“长安”为郡望地。
秦末,周姓已扩衍至河南、陕西、以至江苏一带。历史上有过秦末著名农民军起义将领周文。周文(?-公元前209年),即周章,陈县(今河南省淮阳)人,曾侍奉过春申君黄歇,战国末年曾为项燕军视日,推算时辰吉凶。陈胜称王后,他被授予将军印,领兵西向攻秦,在渑池(今河南渑西)与秦主力章邯军对阵,战败自杀。秦时,已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并且在当地形成为望族。刘邦在沛县(今属江苏)起兵时,有许多沛县周姓族人随刘邦起兵反秦,著名的有周苛、周昌兄弟以及周勃等。刘沛为汉王后,封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后来,周昌以军功受封为汾阴侯。其后裔便以沛县作为郡望之地,尊周昌为开基始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周勃(?-公元前169年)跟随刘邦起兵,三年后被赐威武侯,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率军攻取泗水、东海两郡(约今安徽、江苏北部)后受封为绛侯,后又因讨平韩王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智夺吕氏兵权,拥立文帝有功,官至右丞相。周勃长子周胜袭父爵为绛侯,后因犯罪免去爵位,改由次子周亚夫袭位。周亚夫为西汉著名军事家,治军有方。周亚夫一支后裔以“细柳堂”为堂号,纪念先祖。
西汉初,周邕之孙周仁续周之嗣,被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汝坟在今河南叶县北。周仁有10个儿子,因“以汝坟下湿,迁至安城”。安城在今河南平舆县境。汝南安城周氏成了当地著名的望族。周仁第五世孙周燕曾任山东任太守。他的5个儿子:长子周舆任重合令,二子周羽任栎阳令,三子周仲任东海太守,四子周明任衮州刺史,五子周良任颖阳令,时人称为“安城五龙”,各居一里,皆以儒学传家,分衍出许多支脉。西汉时期,有河南叶县的周姓族人迁往河南平舆县。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将闽越王余善的子民迁于江准间,双诏中原18大姓入闽。泰伯的十六世孙周公宫为虎贲校尉、中郎将、徐州伯,奉诏从河南光州入闽,居福州南台。,为周姓最早入闽始祖。周公宫后裔落籍闽地,分衍于南平、崇安、浦城兴化、福宁等地。
西汉建平年间(公元前6-公元前3年),周公旦的第四十二世孙大宏因战乱从河南洛阳负子迁刘庄(今山东邹城);其第四十三世孙法强又从刘庄迁小庄(即山东邹城市城前镇的一个小村庄);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其第四十四世孙周选又从小庄迁水泊村(原属山东邹县,解放前隶属滕县)。(见《元圣裔周氏族谱》)小泊村成了这一支周氏的发源地,据当地《周氏族谱》载:从第五十三世至第七十七世先后衍生出100多个支派,遍布8省31个县市。水泊村的周氏后裔遍布山东省的临沂、泰安、莱芜、蒙阴、金乡、东阿、滕县、巨野、苍山(横山)、济宁郓城、平邑、泗水、费县、聊城、禹城、东平、青州、峄城、章丘、汶上、单县等县市区,播迁到安徽、河南、江苏、上海、河北以及浙江的余杭、绍兴等地。
东汉时,汝南安城周氏的一支迁往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于是,周氏在庐江舒县迅速繁衍成为当地望族。庐江舒县的周景贵为安阳乡侯。周景(?—168年),字仲飨,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父亲周兴,曾经在东汉安帝永宁年间(120年)任尚书郎。东汉桓帝时(147-167年),周景被征辟,进入大将军梁冀的府中,不久迁官担任豫州刺史、河内太守, 延熹六年(163年)被任命为司空,位居宰相之职,去世后被追封为安阳乡侯。周景的3个儿:长子周崇嗣(有作周尚),官至甘陵相(有作官至丹杨太守);次子周忠,字嘉谋,任太山太守,繁衍太山周氏一族,汉献帝时任太尉;幼子周异为洛阳县令。周异便是赫赫有名的三国中,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的东吴大都督周瑜的父亲。周瑜祖孙三代在东吴都地位显赫。其长子周循为东吴驸马,英年早逝;次子周胤继承周瑜的爵位,封都乡侯,后因得罪吴王,被贬居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周胤次子周泰继承都尉职务,袭封都乡侯,定居庐陵郡乌东。
在晋代,汝南安成周氏仍然声高名重,人才辈出。周浚一门三封:周浚自己任御史中丞、扬州刺史,封射阳侯、加武成候,拜安东将军。他的长子周顗(269-322年)渡江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其弟周嵩(?-324年)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元帝朝,累迁御史中丞,著有《唐书经籍志》等文集三卷。周浚的第三子周谟任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候。同宗的周馥以清正有才,补尚书郎,任徐州刺史加军将军、河南尹。周馥之子周密,人称清士,也官至尚书郎。还有征西将军寻阳侯周访、梁益诸军都督鹰扬将军爵建城公周楚、龙镶将军周虓、梁庐桂二州刺史保城侯周灵起等都有出之汝南安成周氏。汝南安成周氏分衍出以周仁的第三十二世孙屯田员外郎常州长史周基为开基始祖的临汝周氏(今河南临汝),以周震为开基始祖的陈留周氏和河间周氏(今河北河间文县)等。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名门士族纷纷渡江南下。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周谟随左将军朱龄石北伐,从丹阳(今江苏南京)入关,后来落籍华阴(今陕西华县),为华阴周氏。这一支周氏以“华阴”为郡望地,尊周谟为开基始祖。华阴周氏也出过不少名人,如乐州刺史周儒、嘉川公周护仁、亳州刺史周志珪、少府监周元珪、冀州刺史周履顺等。
南北朝北魏献帝时(466-471年),献文帝拓跋弘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据《魏书?官氏志》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至隋朝,名将周摇(约507-590年)就是北魏献帝次兄普氏的后裔。《北史?周摇传》载:“周摇,字世安,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与魏同源,初姓普乃,及居洛阳,改为周氏。曾祖拔拔,祖右六肱,俱为北平王。父恕延,历行台仆射、南荆州总管。”周摇“少刚毅,有武艺,性谨厚,动遵法度。仕魏,位开府仪同三司。周闵帝受禅,赐姓车非氏,封金水郡公。历凤、楚二州刺史,吏人安之。”周摇官至豫州总管,封济北郡公。隋文帝即位后,周摇“复姓周氏。” 隋文帝对周摇十分器重,“开皇初,突厥寇边,燕、蓟多被其患,前总管李崇为虏所杀,上思所以镇之,曰:‘无以加周摇。’拜为幽州总管、六州五十镇诸军事。摇修障塞,谨斥候,边人安之。徙寻、襄二州总管,俱有能名,进上柱国。”周摇的后裔一直生活在洛阳一带,以“河南”为郡望地,尊周摇为开基始祖。著名右千牛将军周虔智即为周摇后裔。
唐元和元年(608年),周瑜的第十九世孙周沂滨(唐高宗丞相)由庐陵迁徙江西吉水泥田坊;直至北宋年间,其后裔周泽智又从江西吉水迁居于江西石城开基,形成河南周氏南迁的客家周氏体系。
唐总章二年(669年),陈元光随其父归德将军陈政率中原子弟兵先后入闽平乱。陈政逝后,陈元光袭父职,继以功授岭南行军总管,于相继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开疆,创立漳州,为首任漳州刺史。河南光州固始的周姓族人随军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永泰年间(765-766年),有一支周姓由山东迁徙湖北后再迁徙湖南。据清嘉庆《道州志?山阳度氏》载:“汉兴,封周于汝南,世家青州。远祖周崇昌,唐永泰中(765-766)为廉、白二州太守,因卜居道州之宁远县大阳村,其后裔虞宾,有子十二人,中子从远,始徙营道(今道县)。”唐大历二年(778年),又有山东州的周如锡辞职隐退,率子孙来到上甘棠定居。这一支便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一族。据湖南道县豹岩村《周氏族谱》载:“吾族,山东青州人也。有周归仁以魏博节度使迁襄阳刺史,五世生如铁、如锡。如铁公登进士第,终刺史道州。如锡公唐武德元年(619 )进士……后因奏事忤旨,贬道州司马,于是与兄同寓道州,遂家焉,十六世传至宋时濂溪公—周敦颐。”
唐光启年间(881-885年),河南光州的周举元、周颐、周崇口等周姓族人随王绪、王审之入闽,居于福州。周举元有14个儿子:其中,长子周庾随父入闽后居于福州;第四子迁居福建古田;第五子迁居福建罗源;第六子迁居福建建宁;第九子迁居南剑州(今南平市);第十一子迁居永福;第十二子迁居连江。周举元一支的后裔遍布福建各地。周举元卒后葬于福州省堂坎山。周颐定居于福州东街石井巷。周颐,号梅林,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周从信的次子。据《晋江周氏族谱》载:“梅林公与王潮,王审知兄弟同乡,厚相结纳,并曾共同在乡里山榜立栅以御盗匪,王潮以翁料事多中,因呼翁为 ‘梅林独识’”。周颐是在王潮兄弟占有泉州时,特从河南到福建投靠王潮、王审知的。“唐僖宗光启二年八月,王潮拔泉州,杀刺史廖彦若。王潮围泉州岁余,州民弃戈不守。潮兵于本月入其城,杀州刺史廖彦若,遂有其地。”(《闽国史事编年》)周颐“于光启三年携子靖入闽。到泉谒潮,潮见之至甚喜,意向相倾倒,如在梅林时。授梅林翁于仙游东乡,及王潮兄弟攻占福州,公及子靖随之往,事从王氏,并得王氏再授东街石井。”周颐长子周靖(一说周准)迁居下渡,次子周汉迁居侯官六都芝田。周颐后裔播衍于福建的侯官、福宁、福清长乐、连江、平潭等地。乾宁四年(896年)六镇藩镇叛乱,河南光州固始县县令周德琰的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入闽。周枢选居于福建建瓯县的马伏,称之为“马伏周家”。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周枢的后裔周枯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
唐代时,广西昭州郡(曾名乐州)是制约广西进出粤、湘两省的交通的重镇。而乐州周氏的周孝谏等人世代担任乐州首领,其后又有周万才、周君谟等人分别任永州、柳州刺史。可见,周氏在当地名望之重。这一支周氏以“乐州”为郡望地,世称乐州周氏。
北宋期间,湖南道县周氏因出了一位著名的大思想家周敦颐,而名声大起。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北宋熙宁初年(1068年),周敦颐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他“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周敦颐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城)。他喜欢庐山,因此“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筑室于庐山莲花峰下,取濂溪以名。其后裔落籍于江州。周敦颐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最爱莲花,推崇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曾作《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他的后裔们便以“爱莲”为堂号,纪念先祖。周敦颐的后裔不仅遍及湖南、江西。如湖南长沙南邨的《周氏族谱》载:周敦颐的第四世孙周必大迁居吉州。湖南湘乡士塘《周氏族谱》载:“远祖必大公,宋孝宗丞相,封益国公,谥文忠,赠太子太师,讳辉岳,一字洪道,晚号平园老叟,宋靖康元年(1126年)丙午七月十五日巳时生,寿七十九,嘉泰四年(1204年)甲子十月初一殁,葬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儒林乡斗罔之原”。周必大的第八世孙周正宗以明经闻于时,至正之末(1370年)因避乱自江西吉水县泥田携眷徙居善化南邨。而且,还向福建、广东等省分衍。南宋淳祜三年(1243年),周敦颐之第七代裔孙周叟梅进士出身,授潮州州知事,宝祜四年(1256年)三月任广东转运判官、提刑。任满后,周叟梅与胞弟三人携各自家眷入潮定居。他们先后分别居于潮州府城、潮阳县新兴乡剌港(今属潮阳卢岗镇)和海阳县冠山乡创乡立籍。后来,这一支周氏又向潮汕各地及海陆丰等地播迁。子孙分布居住于现在的潮阳卢岗镇的溪尾周,峡山镇的桃溪、沙溪、董塘、河陂以及惠来靖海、葵潭、涂田、甲子,普宁的下架山、葵岭、流沙,汕头市的河浦等地。在广东还有一支同为周敦颐后裔的周氏,则是从浙江辗转迁入的。据澄海港口《周氏族谱》载:这一支周姓族人从湖南徒浙江,再由浙江温州府沿甄江入福建建甄,而达莆田,之后逐步移住汀州、永定,再经龙溪、诏安而至饶平、海阳……此后各自分布于潮安东津、澄海冠山、潮阳峡山和揭阳、普宁等地。其中,周敦颐的第七世孙周岳原居建宁府建阳县,后迁至晋江锦亭(即现石狮龟湖),繁衍晋江一支的周氏。
北宋哲宗年间(1086-1100年),周靖的后裔周海院从福建仙游徙居晋江桐林;数代后,其后裔周与邻从桐林徙居六都樟岭,为樟岭周氏一世始祖。
南宋初,随着宋王室南渡,中原周姓族人双一次大规模南迁。如河南汴(汴京,开封)人周海门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迁居新会桥亭,为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开基始祖。原籍河南固始县的周仁德迁居,福建宁化。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五华县);至七世孙周碹始迁梅县,为梅县周姓开基始祖。周碹又是这一支周氏由闽迁粤的第七世祖,因此至今广东梅县周姓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南宋末,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的周监(字天枯)迁居广东冈州崖山。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周起振(字绍基)随同从弟周绍芳等至泉州勤王,匡扶幼主。抗元失败后,周绍基隐名埋姓,隐居泉州浮桥笋江之滨,过着耕读人家淡泊生活,终生不仕元。周绍基有2个儿子:长子周维城居围头(古称围海);次子周维瀚居白沙(称碧海,后传碧江、笋江)。元代时,周绍基的嫡孙周日昌为逃避元朝暴政的陷害,携妻子逃匿安溪;其他族人也有迁惠安、同安、晋江、南安等地。周绍基的后裔遍及福建各地。
元天顺元年(1328年),原籍江西赣州府石城县坝口慈塘坑的周宗贵(又名丙郎)从石城迁居福建上杭,为上杭周氏开基始祖之一。据《上杭县志》载:周宗贵副配马陈娘,晚年(元天顺年间)携其幼子祥卿,居于县之中街坊。每见街坊邻人“汲引艰涉于远,乃拆后圃通衢之要地,围于墙外,捐金为倡凿井,与邻共饮。”上杭《周氏族谱》也说:宗贵“因宋季避兵,流于上杭,孑尔立身,俭勤惕励,肇造家业。”后来,周宗贵的裔孙周孟庄、周孟中兄弟迁居永定。但是,广东汝南《周氏族谱》的记载与上叙说法有点不同。广东汝南《周氏族谱》载:“其先世自河南汝南迁居福建宁化石壁乡,至周宗贵时迁居永定,生子十一,四子周闻古,移居晋江碧沙乡开居,自立堂号‘爱莲堂’;七子周万隆,分居广东大埔;八子周隆寿,迁居广东饶平;十子周隆富仍住在永定;十一子移居饶平七蓝乡,建祖祠‘笃祜堂’。”周宗贵的后裔遍及广东、广西、四川、江西、湖南、海南、浙江、台湾等8个省30多个县市以及新加坡、泰国等地。
明清时期,周姓的繁衍发展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明初,朱元璋为了解决“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的问题,实施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朝廷共组织过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了18个省的490多个县市的882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山西省洪洞县周姓族人也纷纷迁至陕、苏、豫、鲁、鄂等地。
明洪武初年,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的周朴叟(人称周伯)迁居广东揭阳。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广东省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一族为了纪念开基始祖周伯的业绩特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周氏有许多族人在海外谋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都有揭阳县伯劳浦周氏族人旅居,泰国首都曼谷还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周从龙从安徽天长县率军驻汀州,其子孙便留寓汀州,繁衍生息;其后裔又分迁赣州、南昌、上海等地。
明末清初,周质先从武平悦洋青迳迁徙居上杭。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始,福建、广东许多周姓族人迁徙台湾。如漳州人周舜阳入垦文山堡,长乐人周廷芳、周廷俊入垦芝兰堡,泉州人周延群入垦台北县石碇乡,周炎移居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广东人周朝德入台等。入台的周姓族人大都集中于台南、台北两地。周姓为台湾大姓,在姓氏人口中排列第19位。日本统治台湾时,曾强迫入台的周姓族人改日本姓武冈、武光、吉田、吉本、吉冈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周姓族人也都恢复周姓。而且,曾使用日本秋野姓的台湾土著人,在奉令废日本姓时,选用周为自己的姓。
清末始,也有许多福建、广东周姓族人移居海外。迁居海外的周姓族人大都旅居于中南半岛和南洋一带。
如今,周姓是我国分布广,人口众多的大姓,在中华姓氏人口中排列第9位,约占汉族人口的2.12%。周姓族人已遍及全国各地,其郡望地有:汝南、沛郡、陈留、浔阳、临川、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河南、昭州等;堂号除了著名的“细柳”、“爱莲”之外,还有: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敦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佑等

【周氏人才辈出,你知道周氏有何响当当的人物吗?】

五华最全各行业装修师傅通讯录+五华特色吃喝联系电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qiming.com/3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