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字五行属什么_戈字取名寓意及含义(弋字五行属什么,名字里寓意)

坐收漁利(坐收渔利),◆坐收漁人之利。比喻利用別人之間的矛盾,輕易地從中取利。語本《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艾納]《新事舊編》:“﹝你們﹞騎虎難下,正好,讓我慢慢來個坐收漁利。”◆补证条目■坐收渔人之利。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轻易地从中取利。○语本《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解放日报》2006.7.22:“既然如此,争他做甚,不如坐山观虎斗,说不定可以坐收渔利。”

專屬漁區(专属渔区),◆沿海國在其鄰接領海外劃定一定水域範圍(三海里至二百海里不等)行使漁業管轄權,這種水域稱為專屬漁區,或稱漁業專屬水域,沿海國對進入其專屬漁區的外國漁船,要求遵守其所制定的法規和管理措施。

漁子(渔子),◆捕魚為業的人。○[晉][郭璞]《江賦》:“於是蘆人漁子,擯落江山。”○[唐][孟浩然]《夜渡湘水》詩:“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清][杭世駿]《張高要遣送嘉魚》詩:“漁子伏殺機,網罟恣撈漉。”

漁莊(渔庄),◆漁村。○[清][董元度]《舟行雜詩》:“漁莊蟹舍接茭蒲,浩淼煙波夜月孤。”○[清][盛百二]《題王述庵先生三泖漁莊四時圖即用留別》詩:“何年相約共往還,借我漁莊船一隻。”○《花月痕》第六回:“俯瞰柳陰中,漁莊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圖畫。”

漁竹(渔竹),◆釣竿。○[宋][文天祥]《山中即事》詩:“若問山翁還瘦否,手持漁竹下寒江。”

漁舟(渔舟),◆漁船。○[南朝][梁][劉孝威]《登覆舟山望湖北》詩:“荇蒲浮新葉,漁舟繞落花。”○[唐][杜甫]《初冬》詩:“漁舟上急水,獵火著高林。”○[清][錢載]《飲望湖亭》詩:“估客帆檣去,漁舟浦漵還。”○[劉半農]《游香山紀事詩》之九:“漁舟橫小塘,漁父賣魚去。”

漁征(渔征),◆舊時官府向漁人徵收的賦稅。

漁澤(渔泽),◆1.可供垂釣的水澤。○[唐][王昌齡]《淇上酬薛據兼寄郭微》詩:“酒肆或淹留,漁澤屢棲泊。”◆2.謂不留餘地地搜括。○[清][魏源]《次韻前出塞》之五:“卮竭還漁澤,駑敗方侈勛。”

漁業(渔业),◆捕撈或養殖水生動植物的生產事業。一般分為海洋漁業和淡水漁業。

漁陽三弄(渔阳三弄),◆即《漁陽參撾》。○[清][沈起鳳]《諧鐸?窮士扶乩》:“詩腸齷齪,何時湔洗,吾當借[康]家鼓,作《漁陽三弄》也。”參見“漁陽參撾”。

漁陽三疊(渔阳三迭),◆即《漁陽參撾》。○[宋][梅堯臣]《和永叔柘枝歌》:“《漁陽三疊》音隆隆,紅葉亂坼當秋風。”參見“漁陽參撾”。

漁陽曲(渔阳曲),◆即《漁陽參撾》。○[南朝][梁][王僧孺]《詠搗衣》:“散度《廣陵》音,摻寫《漁陽曲》。”○[宋][曾鞏]《送雙漸之漢陽》詩:“可能頻度《漁陽曲》,不負當年[鸚鵡洲]。”參見“漁陽參撾”。

漁陽鼓(渔阳鼓),◆即《漁陽參撾》。○[清][曹寅]《玲瓏四犯?雨夜聽琵琶》詞:“半天忽擊《漁陽鼓》,四條弦,各訴伊懷抱。”參見“漁陽參撾”。

漁陽操(渔阳操),◆即《漁陽參撾》。○[唐][孟郊]《送淡公》詩之三:“笑伊《漁陽操》,空恃文章多。”參見“漁陽參撾”。

漁陽(渔阳),◆1.地名。○[戰國][燕]置[漁陽郡],[秦][漢]治所在[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史記?陳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2.地名。○[唐玄宗][天寶]元年改[薊州]為[漁陽郡],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唐][杜甫]《後出塞》詩之四:“[漁陽]豪俠地,擊鼓吹笙竽。”○[清][洪昇]《長生殿?傳概》:“[唐明皇]歡好霓裳讌,[楊貴妃]魂斷[漁陽]變。”◆3.即《漁陽參撾》。○[清][孔尚任]《桃花扇?鬧榭》:“《玉樹》難諧拍,《漁陽》不辨撾。”參見“漁陽參撾”。◆4.複姓。○[漢]有少府[漁陽鴻]。見《通志?氏族三》。

漁洋(渔洋),◆[清]詩人[王士禛]別號“漁洋山人”。省稱“漁洋”。○[清][董元度]《夜雨讀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聯句見示詩慨然感賦得六十四句》:“[漁洋]曾有言,成句吾能讀。”○[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蓋[漁洋]論詩,以格調撐架為主。”

漁牙(渔牙),◆舊時為漁人、漁販買賣雙方說合交易、從中取得佣金的商行。○《水滸傳》第三八回:“那漁人道:‘我們等不見漁牙主人來,不敢開艙。你看,那行販都在岸上坐地。’”

漁鄉(渔乡),◆漁民聚居的地區。如:山塞漁鄉,一片興旺氣象。

漁屋(渔屋),◆漁人之屋。○[唐][杜甫]《過南岳入洞庭湖》詩:“壤童犁雨雪,漁屋架泥塗。”○[宋][陳師道]《河上》詩:“背水連漁屋,橫河架石梁。”

漁翁之利(渔翁之利),◆猶言漁人之利。○《老殘游記》第十一回:“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為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為之一變。”○[茅盾]《虹》八:“[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費力的漁翁之利。”參見“漁人得利”。

漁翁得利(渔翁得利),◆見“漁人得利”。

漁翁(渔翁),◆老漁人。○[唐][杜甫]《秋興》詩之七:“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水滸傳》第一○三回:“五個人一徑搖到那打魚船邊,[李俊]問道:‘漁翁,有大鯉魚嗎?’”[劉半農]《游香山紀事詩》之六:“網畔一漁翁,閒取黃煙吸。”

漁網(渔网),◆捕魚用的網。○[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之十:“已插棘針樊筍徑,更鋪漁網蓋櫻桃。”○《清史稿?循吏傳三?姚柬之》:“一日,塗遇持火槍者,結隊行,望見官至,悉沒水中,命以漁網取之。”○[嚴辰]《輕騎》詩:“月亮灑下了一片清輝,姐妹們早已把漁網晾起。”◆补证条目■捕鱼用的网。○唐章八元《新安江行》诗:“江源南去永,野渡暫維梢。古戍懸漁網,空林露鳥巢。”

漁童(渔童),◆1.漁家小孩。○[唐][陸龜蒙]《漁具詩?背蓬》:“見說[萬山潭],漁童盡能學。”◆2.[唐]朝詩人[張志和]的童僕。○《新唐書?隱逸傳?張志和》:“帝嘗賜奴婢各一,[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宋][張元幹]《漁家傲?題玄真子圖》詞:“白鳥飛來風滿棹。收綸了,[漁童]拍手[樵青]笑。”

漁事(渔事),◆捕漁業。○[唐][陸龜蒙]《寄吳融》詩:“到頭江畔從漁事,織作中流萬尺篊。”

漁市(渔市),◆1.買賣魚類的場所。○[前蜀][李珣]《南鄉子》詞:“漁市散,渡船稀,[越]南雲樹望中微。”○[宋][陸游]《長相思》詞:“側船蓬,使江風,蟹舍參差漁市東。”◆2.謂用不正當的手段購買。○《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元年》:“前使者多漁市南方物,因奏計京師,持遺權貴。”

漁食(渔食),◆1.侵奪,掠取。○《漢書?何並傳》:“[陽翟]輕俠[趙季]、[李款]多畜賓客,以氣力漁食閭里。”○[顏師古]注:“漁者,謂侵奪取之,若漁獵之為也。”○[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二:“嚴戢家人,不許漁食鄉里。”◆2.指覓食。○[郭沫若]《山中雜記?菩提樹下一》:“所養的雞也並不多,至多不過四五隻;我們除把些殘菜剩飯給它們外,平常只聽他們去自行漁食罷了。”

漁師(渔师),◆1.古代官名。掌魚之官。○《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漁師伐蛟,取鼉,升龜,取黿。”○[高誘]注:“漁師,掌魚官也。”◆2.漁人。○《宋書?隱逸傳?王弘之》:“[上虞江]有一處名[三石頭],[弘之]常垂綸於此。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宋][于真人]《鳳栖梧》詞:“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漁涉(渔涉),◆猶涉獵。廣泛涉及。○[清][侯方域]《再與賈三兄書》:“足下一身而仙、釋、醫、卜、劍術、兵法,無不漁涉矣。”

漁舍(渔舍),◆漁人的住所。○[唐][張喬]《江上送友人南游》詩:“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溫公續詩話》引[宋][楊樸]《蓑衣詩》:“狂脫酒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清][王又曾]《扳罾》詩:“髣彿綠蓑翁,淋灕傍漁舍。”

漁商(渔商),◆漁業商販。○[唐][王維]《早入滎陽界》詩:“漁商波上客,雞犬岸旁村。”○[唐][錢起]《送武進韋明府》詩:“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漁商。”○[宋][王安石]《東門》詩:“漁商數十室,門巷隱桑麻。”

漁色(渔色),◆獵取美女。○《禮記?坊記》:“諸侯不下漁色。”○[孔穎達]疏:“漁色,謂漁人取魚,中網者皆取之,譬如取美色,中意者皆取之,若漁人求魚,故云漁色。”○[魯迅]《准風月談?中國的奇想》:“不過實際上,大約還是到底不行吧,現在似乎再沒有什麼人們相信了,這對於喜歡漁色的英雄,真是不幸得很。”

漁人之利(渔人之利),◆謂利用別人之間的矛盾,而從中輕易取得的利益。○《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毛烈]也曉得[陳祈]有三個幼弟,卻獨掌着家事,必有欺心毛病,他日可以在裡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毛澤東]《反對投降活動》:“他們縱容[日本]侵略[中國],自己‘坐山觀虎鬥’,以待時機一到,就策動所謂[太平洋]調停會議,借收漁人之利。”參見“漁人得利”。

漁人得利(渔人得利),◆《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捨,漁者得而並禽之。”後因以“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爭,卻讓第三者坐收其利。○《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九老]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亦作“漁翁得利”。○[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後來他又罵他愚弄國王,愚弄[南後],想離間[齊國]和[楚國]的邦交,好讓[秦國]來漁翁得利。”○[茅盾]《虹》八:“你看,這裏也挂着漁翁得利圖。”

漁人(渔人),◆1.以捕魚為業的人。○《管子?禁藏》:“漁人之入海……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唐][司空曙]《下武昌江行望涔陽》詩:“漁人共留滯,水鳥自喧翔。”○《水滸傳》第一一三回:“四個漁人,都扶他至屋內請坐。”◆2.古掌漁之官。○《淮南子?時則訓》:“乃命漁人伐蛟,取鼉,登龜,取黿。”○[高誘]注:“漁人,掌漁官。”

漁取(渔取),◆侵奪占取。○《新唐書?魏謨傳》:“恤宗女之幼,不為漁取。”○《宋史?朱貔孫傳》:“郡倉受租,舊倚斛面取贏,吏加漁取。”○[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永樂]時,[崖州][黎]以私忿爭相戰鬥,衛將利於漁取,欲發兵勦之。”

漁侵(渔侵),◆掠取,侵奪。○[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議》:“似此類者,恐難勝數,鞭長不及,漁侵莫問。”

漁器(渔器),◆捕魚的器具。○[明][袁宗道]《論隱者异趣》:“舍四周皆漁器,腥穢觸人。”

漁民(渔民),◆1.掠奪百姓。○《商君書?修權》:“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奸臣鬻權以約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2.以捕魚為業的人。○[峻青]《秋色賦?洞庭山一日記》:“連年生產上的豐收,給漁民的生活帶來了空前的繁榮。”○[袁鷹]《風帆?歸帆》:“千條漁船千張網,千萬個漁民心一樣。”

漁蠻(渔蛮),◆指以舟為家的漁民。○[宋][范成大]《連日風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詩:“漁蠻尚自有常處,羈官方汝尤飄零。”○[沈欽韓]注:“漁當作魚。○[東坡]有《魚蠻子》詩。蓋如蜑戶以舟為家,《寰宇記》所謂[江]東曰水郎也。”○[清][朱方藹]《吳中雜詠》之四:“十里荷香明鏡間,扁舟來往樂漁蠻。”

漁輪(渔轮),◆捕魚的輪船。

漁獵(渔猎),◆1.捕魚打獵。○《管子?輕重丁》:“漁獵取薪,蒸而為食。”○[唐][薛用弱]《集异記?徐安》:“[徐安]者,[下邳]人也,好以漁獵為事。”○[清][劉大櫆]《張氏祠廟記》:“[諸城][張氏]之先,有[河上仙翁],少好漁獵。”◆2.謂掠奪。○《宋書?五行志四》:“是時天下兵亂,漁獵生民。”○[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九:“中官[裴可力]督事[浙江],有[湯千戶]者以賄結之,因倚勢漁獵百姓。”○[清][吳岳生]《黃特軒傳》:“而黠猾之徒,妄為侈張以取媚於官,而漁獵閭伍之利。”◆3.謂貪逐美色。○《明史?佞倖傳?江彬》:“十二月至[揚州],即民居為都督府,遍刷處女、寡婦,導帝漁獵。”○[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李南澗]言其鄰縣一生,故家子也,少年佻達,頗漁獵男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夏作人]﹞平日包攬詞訟,無惡不作……更歡喜漁獵女色。”◆4.謂泛覽,涉獵。○《隋書?文學傳?潘徽》:“遨遊必名教,漁獵唯圖史。”○《雲笈七籤》卷五六:“漁獵百家,披尋萬古。”○[朱自清]《那裏走》:“我又是沒有定見的人,只是東鱗西爪地漁獵一點兒。”◆5.謂竊取。○[唐][柳宗元]《與友人論為文書》:“而為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明][張居正]《請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以故士習日敝,民偽日滋,以馳騖奔趨為良圖,以剽竊漁獵為捷徑。”○[清][方東樹]《答葉溥求論古文書》:“奈何世之為文者,徒剽襲乎陳言,漁獵乎他人,而以為之己也!”

漁梁(渔梁),◆魚梁。築堰攔水捕魚的一種設施。○[宋][王安石]《半山即事》詩之七:“露積山禾百種收,漁梁亦自富蝦鰍。”○[明][張羽]《楚江清遠圖為沈淪畫並寓九曲山房作》詩:“漁梁夜爭渡,知是醉巫歸。”○[清][查慎行]《渡蘆溝橋》詩:“草草漁梁枕水邊,[石湖]詩裏想當年。”參見“魚梁”。

漁簾(渔帘),◆即漁滬。○《花月痕》第十一回:“大家上了水閣,憑欄四望,見兩岸漁簾蟹籪,叢竹垂楊。”參見“漁滬”。

漁利(渔利),◆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管子?法禁》:“漁利蘇功,以取順其君。”○[尹知章]注:“飾詐以釣君利,謂之漁利。”○[宋][陸游]《跋南城吳氏社倉書樓詩文後》:“吝則嗇出,貪則漁利。”○[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藥以活人,豈敢殺人以漁利!”[魯迅]《書信集?致姚克》:“他們也知道禁絕左傾刊物,書店只好關門,所以左翼作家的東西,還是要出的,而拔其骨格,但以漁利。”

漁郎(渔郎),◆打魚的年輕男子。○[唐][許渾]《灞上逢元九處士東歸》詩:“舊交已變新知少,卻伴漁郎把釣竿。”○[明][文徵明]《桃園圖》詩:“桑麻雞犬自成村,天遣漁郎得問津。”○[清][魏源]《天臺石梁雨後觀瀑布歌》:“山中勝不傳山外,[武陵]難向漁郎道。”

漁課(渔课),◆舊時官府向漁人徵收的漁稅。○[明][顧元慶]《夷白齋詩話》:“傾見[王仲深]詩云:‘青山無處避征徭,十載書囊到處挑。欲買釣船湖上隱,近來漁課又難饒。’”[清][查慎行]《沅江縣治濱湖居民皆漁戶》詩:“饒他小縣輸漁課,賦斂[湖][湘]俗久貧。”

漁刻(渔刻),◆侵奪,剝削。○《新唐書?歸融傳》:“[周仁]陳小利,假異端,公違詔書,徇私希恩。恐海內效之,因緣漁刻,生人受弊,罪始[周仁]。”

漁具(渔具),◆捕捉魚蝦等的器具。○[宋][陸游]《幽居》詩:“[瀟湘]客過誇魚具,[灊][皖]僧來說藥方。”○[清][王又曾]《扳罾》詩:“漁具首網罟,罾與罛罺亞。”

漁劫(渔劫),◆掠取,劫奪。○[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林蠻洞蜒,守條死要,不相漁劫,稅節賦時,公私有餘。”

漁家傲(渔家傲),◆1.詞牌名。因[宋][晏殊]《珠玉詞》中“神仙曲漁家傲”一句而得名。雙調,六十二字,前後闋各五句,仄韻。○[宋][文瑩]《玉壺清話》卷九:“先是數載前一漁者,持蓑笠綸竿,擊短版唱《漁家傲》,其舌為鳴桹之聲以參之,自號[回同客人]。”○[清][沈大成]《玉蘭泉舍人三泖漁莊圖》詩之四:“從今翻作《漁家傲》,細雨斜風盡入詩。”◆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而以南曲為常見,屬中呂宮。其字句格律有與詞牌同者,用作引子;與詞牌不同者,用作過曲。

漁家(渔家),◆打漁為業的人家。○[唐][王維]《登河北城樓作》詩:“岸火孤舟宿,漁家夕鳥還。”○[清][王庭魁]《春草次韻》:“遠迷樵客山中路,低襯漁家竹裏門。”○[葉聖陶]《隔膜?阿鳳》:“伊本是漁家的孩子,生出來就和入網的魚兒睡在一個艙裏。”

漁季(渔季),◆沿海水域魚類成群出現、利於捕撈的季節。○[楊朔]《海市》:“這是最旺的漁季,也是最熱鬧的海市。”

漁火(渔火),◆漁船上的燈火。○[唐][錢起]《送元評事歸山居》詩:“水宿隨漁火,山行到竹扉。”○[宋][汪元量]《滿江紅》詞:“但滿目銀光萬頃,淒其風露,漁火已歸鴻雁汊,櫂歌更在鴛鴦浦。”○[清][孫枝蔚]《夜入真州》詩:“但見船頭漁火明,忽聞黃帽報初更。”○[嚴辰]《夜航船》詩:“漁火在遠處河邊閃爍,船底從蟹籪上輕輕擦過。”

漁戶(渔户),◆以捕魚為業的人家。○[元][戴表元]《江行雜書》詩:“須臾雷風漲深墨,漁戶悉閉收牛羊。”○[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五》:“石篋中白金一封……失手落水中,倩漁戶沒水求之,僅得一半。”○《清史稿?循吏傳一?繆燧》:“舊有塗稅,出自漁戶網捕之地。”

漁行(渔行),◆舊時專門經營水產買賣的行棧。○[峻青]《秋色賦?洞庭山一日記》:“漁行和保長的殘酷剝削掠奪就不必說了。”○[峻青]《秋色賦?洞庭山一日記》:“漁民頭上三把刀:漁行、保長和強盜。”

漁鼓(渔鼓),◆1.舊時道士唱道情用的敲擊樂器。以竹筒為體,長約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豬羊護心薄皮,以手敲打。常與簡板合用。○[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二摺:“稽首則不如跟貧道打簡子,摑漁鼓……無憂無慮那開懷。”○[明][王守仁]《歸隱?園林好》套曲:“卸下了朝簪烏帽,布袍上系麻絛,把漁鼓簡兒敲。”○《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左胳膊上攬着個漁鼓,手裡掐着副簡板,卻把右手拍着鼓。”○[沈從文]《從文自傳?一個老戰士》:“有鑼,有鼓,有笛子胡琴,漁鼓簡板,骨牌紙牌,無不齊全。”◆2.借指道情。因用漁鼓伴奏而得名。○[明]徐渭《讀某愍婦弟集》詩:“急須一本彈漁鼓,恐有[中郎]別唱行。”

漁鉤(渔钩),◆一種鉤形的漁具。○[楊朔]《黃海日出處》:“怪呀,怎麼看不見漁家慣有的漁網漁鉤?”

漁根(渔根),◆古琴名。見[宋][蘇軾]《十二琴銘》。

漁歌子(渔歌子),◆1.詞牌名。本為[唐]教坊曲。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見《敦煌曲子詞》。雙調,五十字,仄韻。始自《花間集》,[五代][顧敻]作。◆2.曲牌名。又名《漁父樂》。屬南曲越調,字句格律與詞牌半闋略異。用作引子。

漁歌(渔歌),◆漁人唱的民歌小調。○[唐][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榜謳齊引,漁歌互起。”○[明]徐禎卿《送耿晦之守湖州》詩:“郵渚頻撾津吏鼓,漁歌唱近使君船。”○[清][秦蕙田]《燕子磯》詩:“帆影懸殘照,漁歌入暮煙。”

漁竿客(渔竿客),◆指隱居者。○[宋][楊萬里]《和文黼主簿叔惠詩之韻》:“念公不是漁竿客,合結絲約立玉除。”

漁竿(渔竿),◆釣魚的竹竿。多作垂釣隱居的象徵。○[唐][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祗緣五斗米,孤負一漁竿。”○[清][吳烺]《寄德甫》詩:“何當與爾乘船去,手把漁竿變姓名。”

漁父引(渔父引),◆詞牌名,本為[唐]教坊曲名。單調十八字,三句三平韻。亦稱“漁父行”。○[唐][元結]《系樂府?欸乃曲》:“遺曲今何在?逸為《漁父行》。”

漁父曲(渔父曲),◆即漁父引。○[清][孫枝蔚]《贈吳光其》詩:“把酒暫聽《漁父曲》,論文重見古人情。”參見“漁父引”。

漁父行(渔父行),◆見“漁父引”。

漁父(渔父),◆1.老漁翁。○《莊子?秋水》:“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唐][羅隱]《別池陽所居》詩:“雨夜老農傷水旱,雪晴漁父共舟船。”○[清][查禮]《嵐光洞》詩:“漁父舉網來,舴艋兩三箇。”○[劉半農]《游香山紀事詩》之九:“漁舟橫小塘,漁父賣魚去。”◆2.詞牌名。○[唐][張志和]創制。單調二十七字,平韻。

漁夫(渔夫),◆捕魚為業的人。○[漢][劉向]《說苑?善說》:“入深淵刺蛟龍,抱黿鼉而出者,此漁夫之勇悍也。”○[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漁奪(渔夺),◆侵奪,掠取。○《漢書?景帝紀》:“漁奪百姓,侵牟萬民。”○[唐][杜甫]《遣遇》詩:“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宋][秦觀]《南京妙峰亭》詩:“深懲漁奪弊,法令一刊削。”○《清史稿?循吏傳一?江皋》:“士卒驕悍,所過漁奪百姓,[皋]遇,輒縛送軍主,斬以徇。”

漁蠹(渔蠹),◆謂掠取。○《新五代史?雜傳九?相里金》:“是時,諸州皆用武人,多以部曲主場務,漁蠹公私,以利自入。”○《明史?周忱傳》:“及崇飾寺觀,贈遺中朝官,資餉過客,無稍吝惜。胥吏漁蠹其中,亦不甚訾省。”

漁丁(渔丁),◆漁民。○[清][魏源]《城守篇?制勝下》:“募練之法,因其漁丁而用之,因其老商而用之,因其鹽徒而用之,因其蛋戶而用之。”

漁釣徒(渔钓徒),◆指隱士。○[唐][陸龜蒙]《記事》詩:“本作漁釣徒,心將遂疏放。”○[明][浚川]《沙子兒攤破清江引?送康對山太史歸田》套曲:“經世的才學,番成漁釣徒。”

漁釣(渔钓),◆釣魚。○《史記?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唐][戴叔倫]《喜雨》詩:“樵歌野田中,漁釣滄江潯。”○[沈鈞儒]《洪深<申屠氏>序言》:“﹝[申屠氏]﹞十歲能屬文,讀書過目成誦。其兄漁釣海上,女作詩送之。”

漁燈(渔灯),◆漁船上的燈火。○[唐][皮日休]《釣侶》詩之二:“煙浪濺篷寒不睡,更將枯蚌點漁燈。”○[宋][柳永]《安公子》詞:“認去程將近,舟子相呼,遙指漁燈一點。”○[清][陸藻]《七月宿近華浦》詩:“暝色忽蒼涼,漁燈出蘆菼。”○[郁達夫]《沉淪》八:“他在海邊上走了一會,看看遠岸的漁燈,同鬼火似的在那裏招引他。”

漁刀(渔刀),◆即漁舠。○[金][元好問]《曉發石門渡湍水道中》詩:“[石門]歸馭引,湍浦漁刀並。”○[明][袁宏道]《荷花蕩》:“每年六月廿四日,遊人最盛。畫舫雲集,漁刀小艇,僱覓一空。”參見“漁舠”。

漁村(渔村),◆漁民聚居的村莊。○[唐][盧綸]《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詩:“漁村繞水田,澹澹隔晴煙。”○[宋][柳永]《訴衷情近》詞:“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袁鷹]《風帆?歸帆》:“沉沉夜幕籠罩住漁村,籠罩住每個漁家的笑語和沉思。”

漁船(渔船),◆漁民作業的船。○[南朝][陳][張正見]《浦狹村煙度》詩:“收光暗鳥弋,分火照漁船。”○[唐][王建]《江陵道中》詩:“[江]村水落平地出,溪畔漁船青草中。”○[清][蔡書升]《訪王蓴園遇雪翼日用壁間韻奉寄》:“小虹橋外溪如黛,三兩漁船打網回。”○[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透過稠密的碧綠的枝葉,時不時可以看見扯滿了帆的漁船靜靜的駛過湖面。”

漁唱(渔唱),◆漁人唱的歌。○[唐][鄭谷]《江行》詩:“殷勤聽漁唱,漸次入[吳]音。”○[元][倪瓚]《人月圓》詞:“驚迴一枕當年夢。漁唱起南津。”○《老殘游記》第二回:“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

漁場(渔场),◆魚類或其他水產經濟動物群集並可進行捕撈的水域。如[舟山]漁場。

漁產(渔产),◆漁業產品。

漁查(渔查),◆即漁槎。○[清][方文]《石臼湖訪邢孟貞》詩:“卜鄰求板屋,安隱寄漁查。”參見“漁槎”。

漁叉(渔叉),◆漁具。頭上有尖刺,用來刺魚。○[清][王又曾]《題林良九鷺圖》詩:“漁叉不響欸乃空,忽下前灘幾堆雪。”

漁採(\渔采,◆同“漁采”。◆《後漢書?劉般傳》:“今濱江湖郡率少蠶桑,民資漁採以助口實。”○[俞樾]《茶香室續鈔?宋高宗論放生》引[宋][韓淲]《澗泉日記》:“[高宗]曰:‘此事固好,但恐有妨細民漁採,所害亦大。’”

漁采(漁采),◆捕撈采集。○《後漢書?和帝紀》:“六月,詔令百姓鰥寡漁采陂池,勿收假稅二歲。”

漁捕(渔捕),◆捕撈。○《後漢書?劉般傳》:“郡國以官禁二業,至有田者不得漁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弗栗恃國》:“五百漁人結儔附黨,漁捕水族,於此河流,得一大魚。”

漁伯(渔伯),◆老漁人。○[宋][黃庭堅]《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寧山水圖》詩:“山僧歸寺童子後,漁伯欲渡行人招。”

漁榜(渔榜),◆搖漁船的槳。借指漁船。○[明][文徵明]《自胥口入太湖》詩:“詠得鱸肥人膾玉,自敲漁榜答滄浪。”

漁板(渔板),◆唱漁歌時的一種伴奏樂器。以繩串連的兩塊竹板。○《梅澗詩話》卷中引[宋][陳起]《夜過西湖》詩:“鵲巢猶掛三更月,漁板驚回一片鷗。”○《西游補》第十一回:“也有說一枝繡球樹,每片葉上立一仙人,手執漁板,高聲獨唱。”

漁霸(渔霸),◆舊時開辦漁行或出租漁船、漁具以剝削、欺壓漁民的惡霸。○[楊朔]《黃海日出處》:“幹了一年,到年底,她母親去算工錢。漁霸不給錢,放出惡狗咬傷她母親的腳後跟,把鞋也咬丟了。”○[嚴辰]《老人與海》詩:“萬惡的漁霸,就像那十二級風暴。”

夜漁(夜渔),◆亦作“夜魚”。◆《呂氏春秋?具備》:“[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於[亶父],見夜漁者,得則捨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捨之何也?’對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捨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夜漁,夜間捕魚。後用為地方官施德政的典實。○[南朝][齊][謝朓]《夏始和劉潺陵》詩:“良宰勖夜漁,出入事朝汲。”○[南朝][梁][劉潛]《為江侍中薦士表》:“若夜魚不欺,朝琴在奏,則殘殺自去,[汾][射]可追。”

休漁,◆为保护渔业资源,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禁止捕鱼作业。○《法制日报》2001.8.3:“在休渔期间,禁止一切捕鱼行动,并加派人员在湖面日夜巡逻。休渔四个月后,效果显著,很多珍稀鱼类开始出现,有的水域还发现了中华鲟。”

網漁具(网渔具),◆由網片和綱索、浮子、沉子及其他附屬工具等組成的網魚工具。按作業方式和結構分,主要有拖網、圍網、刺網、張網、敷網、建網、抄網、掩網等類。亦省稱“網具”。

田漁(田渔),◆1.打獵和捕魚。○《漢書?律曆志下》:“﹝[太昊帝]﹞作罔罟以田漁,取犧牲,故天下號曰[炮犧氏]。”○《遼史?百官志四》:“[遼國]以畜牧、田漁為稼穡,財賦之官,初甚簡易。”◆2.耕田和捕魚。○《淮南子?本經訓》:“末世之政,田漁重稅,關市急征,澤梁畢禁,網罟無所布,耒耜無以設。”○《後漢書?西南夷傳?滇王》:“﹝[滇池]﹞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

陶漁(陶渔),◆1.謂製陶與捕魚。○《孟子?公孫丑上》:“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孔子家語?五帝德》:“有[虞舜]孝友聞於四方,陶漁事親,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2.指製陶者和捕魚者。○[清][俞樾]《茶香室續鈔?郭子興本姓陳》:“[明][夏元吉]《一統肇基錄》云:[郭子興],本姓[陳],[元]末有[陳某]者,不知何許人,精識緯候,知王氣在東南。遍游[閩]、[廣]、[江]、[黃]間,亡所遇。乃北涉[淮][泗],入[塗山]之境,得之。遂止不行,假五行命祿,求諸陶漁中。”

貪漁(贪渔),◆貪婪侵奪。○《韓非子?奸劫弒臣》:“左右安能以虛言惑主,而百官安敢以貪漁居下?”[清][侯方域]《正百姓策》:“[明]之百姓,稅加之,兵加之,刑加之,力役加之,水旱災祲加之,官吏之貪漁加之,豪強之吞并加之,是百姓一而所以加之者七也。”

侍漁(侍渔),◆古代監收魚稅之官。○《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申蒯],侍漁者。”○[杜預]注:“監取魚之官。”○[楊伯峻]注引[梁履繩]《左通補釋》:“[齊]擅魚鹽之利,侍魚之官蓋監收魚稅者。”

侵漁(侵渔),◆侵奪,從中侵吞牟利。○《韓非子?孤憤》:“大臣挾愚污之人,上與之欺主,下與之收利侵漁,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漢書?宣帝紀》:“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祿薄,欲其毋侵漁百姓,難矣。”○《新唐書?高季輔傳》:“為政之道,期於易從,不恤其匱,而須其廉,正恐巡察歲出,輶軒繼軌,而侵漁不息也。”○[清][魏源]《湖北崇陽縣知縣師君墓志銘》:“於是把持之生監與侵漁之書役,交相為難,各執一詞,弱肉強食,如圜無端。”○《朱元璋傳》第五章:“[元璋]把徵糧和運糧的權力交給地主,以為‘這個辦法是以良民治良民,必無侵漁之患’。”

農漁(农渔),◆農業和漁業的並稱。○[陳毅]《過淀山湖》詩:“往來帆船千百艘,而今公社業農漁。”

牧漁(牧渔),◆比喻榨取掠奪。○《管子?明法》:“亂主則不然,故群臣處官位,受厚祿,莫務治國者,期於管國之重而擅其利,牧漁其民以富其家。”

獵漁(猎渔),◆猶漁獵。比喻泛覽博涉(書卷)。○[清][吳暻]《奉和座主東海公山居》:“閉門碧草閑秋色,獨把遺編恣獵漁。”

竭澤而漁(竭泽而渔),◆戽乾池水捕魚。後多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淮南子?本經訓》:“焚田而林,竭澤而漁。”○[高誘]注:“竭澤,漏池也。”○《明史?文震孟傳》:“徐議濬財之源,毋徒竭澤而漁。”◆补证条目■戽干池水捕鱼。后多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文子·上礼》:“焚木而畋,竭澤而漁。”○夏衍《从停电说起》:“而我们中国,却还保守着‘天坍不管’的态度,竭泽而渔的办法,尽管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民惯于忍受,‘过负荷’的态度超出一般想象之外,但是人力物力的伸缩性和人民忍耐总还有个一定的限度!”

護漁(护渔),◆海軍為保護海上漁業生產和海上漁業資源而進行的巡邏警戒活動。

湖北漁鼓(湖北渔鼓),◆曲藝的一種。○[清]代[乾隆]年間,道情流入[湖北省]後發展而成。流行於[湖北]。原為一人坐唱,僅用漁鼓、簡板按節拍。曾與皮影戲合流,改由集體演唱或兩人對唱,句尾增加幫腔。後與皮影戲脫離,並吸收[湖北]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揚琴等伴奏樂器。

觀漁(观渔),◆亦作“觀魚”。◆[春秋]時[魯隱公]故事。○《左傳?隱公五年》:“五年春,公將如[棠]觀魚者。”○[楊伯峻]注:“魚者意即捕魚者。”○《三國志?魏志?鮑勛傳》:“昔[魯隱]觀漁於[棠],《春秋》譏之。雖陛下以為務,愚臣所不願也。”後泛指觀看捕魚或觀賞游魚以為戲樂。○《周書?孝閔帝紀》:“帝欲觀漁於[昆明池],博士[姜須]諫,乃止。”○[唐][高適]《東征賦》:“人多嗜艾,俗喜觀漁。”○[毛澤東]《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鼓動漁陽,◆○唐白居易《长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指公元755年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迫使唐玄宗逃往四川事。鞞鼓,即鼙鼓,骑兵用的小鼓。后遂以“鼓動漁陽”指外族入侵。○明无名氏《鸣凤记·林公避兵》:“家居在海邦,城垣非壯。承平久,怎驚鼓動漁陽?”

耕漁(耕渔),◆耕種與捕魚。○《呂氏春秋?慎人》:“[舜]之耕漁,其賢不肖與為天子同。”○《後漢書?周燮傳》:“常肆勤以自給。非身所耕漁,則不食也。”

東獵西漁(东猎西渔),◆謂處處涉獵而不專精。○[唐][孫樵]《罵僮志》:“凡為讀書,東獵西漁,粗知首尾,則為有餘。”

蠶漁(蚕渔),◆1.蠶業與漁業。○[南朝][宋][鮑照]《觀圃人藝植》詩:“善賈笑蠶漁,巧宧賤農牧。”◆2.蠶食漁奪。形容侵吞掠奪。○《晉書?儒林傳?徐邈》:“非徒不足致益,乃是蠶漁之所資,又不可縱小吏為耳目也。”○[唐][張說]《唐故涼州長史元君石柱銘序》:“間綱鳩人,峻策羈吏,閑田盡闢,鰥寡委犬彘之餘;絕澗無遊,豪猾屏蠶漁之氣。”

采漁(采渔),◆榨取,掠奪。○[漢][王充]《論衡?程材》:“考事則受賂,臨民則采漁,處右則弄權,幸上則賣將。”○[漢][王充]《論衡?遭虎》:“功曹為姦,采漁於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6qiming.com/6462.html